新聞動態
大腸菌群的復測
在大腸菌群的檢測中,對初步發酵試驗中呈陽性的樣品進行進一步的培養和確認的過程稱為復發酵實驗。這一過程主要用于檢測大腸菌群的存在,特別是在食品、水和環境樣品的微生物檢測中。
一、目的
大腸復發酵的主要目的是確認初步發酵試驗中呈陽性的樣品中是否確實存在大腸菌群。由于環境水中的細菌在自然環境中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第一次培養時可能不會生長得很好,因此需要通過復發酵試驗來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二、步驟
準備培養基:通常使用煌綠乳糖膽鹽(BGLB)肉湯發酵管作為復發酵培養基。這種培養基具有選擇性和特異性,能夠抑制其他非大腸菌群的生長,同時促進大腸菌群的生長。
接種:從初步發酵試驗中呈陽性的樣品(如產氣的LST肉湯管)中取一環培養物,接種到BGLB肉湯發酵管中。
培養:將接種后的BGLB肉湯發酵管放置在適當的溫度(如36℃)下培養一定時間(如48小時),觀察產氣情況。
結果判定:如果BGLB肉湯發酵管在培養過程中產氣,則判定為大腸菌群陽性管,說明樣品中存在大腸菌群。
三、注意事項
無菌操作:在整個復發酵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以避免污染和假陽性結果的出現。
培養條件:培養溫度和時間需要嚴格控制,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結果解讀:在解讀復發酵試驗結果時,需要結合初步發酵試驗的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四、應用
大腸復發酵試驗在食品、水和環境樣品的微生物檢測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通過這一試驗,可以及時發現和確認樣品中的大腸菌群,為食品安全、水質監測和環境保護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